會議時間
|
102/01/04
| ||
會議地點
|
三甲教室
| ||
會議主席
|
王筱雲
|
紀錄
|
張惠琪
|
列席人員
|
| ||
出席人員
|
黃玉君、王筱雲、吳月梅、林穎婷、
曾馨儀、林雅貞、簡珮麒、許保雲、
龔麗燕、林秀梅、張惠琪、吳秀娟
陳怡君
|
1.因應十二年國教閱讀策略新思維
2.讀報教育心得分享
二、
(一)閱讀資料來源:2012-10親子天下雜誌39期 作者:陳雅慧、張瀞文
資料來源:2012-10親子天下雜誌39期 作者:陳雅慧、張瀞文
基北區/想進特招窄門 必備「學習素養」
十二年國教實施後,許多仍一心想上「名校」的家長無不將特色招生視為必戰的一役,然而,台北市教育局長丁亞雯在八月正式宣布,基北區的特色招生將只考「學習力」。不考「學科」考「素養」,特色招生想篩出怎樣的學生?
2012年9月,開學第一個月的親師座談陸續展開。在國中校園裡,每一場親師會的開頭幾乎都是:「因為十二年國教……所以……」十二年國教改變了高中入學方式,也即將改變中學的學習。
有的家長在開學日時,叮嚀孩子一定要爭取成為班級幹部、一定要參加社團。台北市北區一所私立國中老師正式向家長宣布,因應十二年國教,學校不再使用參考書。學校附近巷弄補習班的小海報也陸續貼出「基北區特色招生考學習力」的新對策和新訴求。
台北市教育局長丁亞雯在八月正式宣布,未來基北區的特色招生只考「學習力」。特色招生評量內容不考「學科」考「素養」。
「素養」是什麼?簡單的說就是學以致用的能力。怎麼考?公平嗎?又要補習嗎?在台灣是陌生又讓所有人焦慮的一個又一個問號。但「素養」卻是國際評量的主流。
基北區率先宣布特招考試的革命,對於台灣所有國中生的學習,即將帶來四大重要影響。
影響一 打破科目界限
考試科目一改傳統的國、英、數、社、自等學科分類,只考「閱讀理解素養」及「數學素養」兩個領域。「但是閱讀不是考國文,而是整合社會、自然等各領域的知識,」丁亞雯說。也就是說閱讀素養的題目,包含了國中課程中的國文科、社會科、自然科等知識。數學素養考試也以生活中發生的情境為題,題目長,學生必須具備相當的推理和閱讀理解能力。
特色招生考題仿OECD(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)的PISA評量(Program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,國際學生評量計畫)。題型涵蓋選擇、填空及開放性問答,並扣著九年一貫課綱命題。至於何時考?考幾題?考試時間多長?等細節,基北區將組成工作小組討論後才會明朗,最快明年五月公布。
影響二 從為考試而學轉為真實的學習
過去以選擇題為主要方式的考試,著重記憶和熟練解題技巧、追求標準答案。因此題目多半是精煉後的條件,去除了許多難以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實細節。
但是PISA的考題著重解決問題和思辨過程,因此題目從生活中取材,也沒有完全一致的標準答案。
師大數學系教授林福來主編的《臺灣二〇一一數學素養評量樣本試題》中,有一例題:「打球時不小心把眼鏡鏡框摔斷,你拿著鏡片到眼鏡店配另外一適合的鏡框。下圖哪一副鏡框適合?為什麼?請寫出估算鏡片面積的方法?」
對老師來說,這是全然陌生的教學方式。現職老師在當學生、受師資教育時,都是在學科的框架之下,很多老師看到例題後一驚,普遍反應是「題目很難」、「題目好長」。
對於學校老師也是一個全新的改變,未來學校老師間是否能形成彼此的交流分享和支持的氣氛也是關鍵。「我們一定得靠團隊力量,一個腦袋是不夠用的,」丁亞雯在開學前,對著全台北市國中老師的領域召集人強調,老師必須改變過去單打獨鬥的方式。
影響三 閱讀是關鍵
根據台北市教育局的說明,未來,老師在教學方面,必須在兩個層次上努力。
第一個層次,各領域老師都應該加強學生閱讀理解能力,讓學生面對長文敘述,有能力讀懂文本。
第二個層次,在理解文本之後,以提問方式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見解,並拿來解決現實生活問題。
曾協助新北市國中推閱讀和讀報的中和國中校長丁澤民認為,特色招生試題方向很好,有機會引導國中有效教學。雖然老師對題型很陌生,但是理解試題背後的教育理念,要改變教學並不難。
他舉例,過去國文教學強調注釋、作者、翻譯,因為考試題型是選擇題,標準答案只有一個。
而特色招生重視的是文章的理解、反思與應用,學生對於該件事可以有不同的解讀與思考,提問和思考能力必須取代強記標準答案。
影響四 學生成為學習主體
雖然以特招為升學管道的學生相較下只是少數,但是在拿掉考試緊箍咒之後,回到學習的本質,以學生為主體的方向愈來愈明確。
丁亞雯強調,讓孩子養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和習慣非常重要。一個喜歡閱讀、能夠思考、善於提問、樂於探究的學生,會在這樣的考試中勝出,「不曾被過度訓練的學生,機會最大,」丁亞雯說。
台北市和新北市積極推動學習共同體的改革,鼓勵老師重視學生從學習中逃跑的現象。將過去注重「教學」的方式,移轉重心到關心學生「學習」。如同國際PISA評量,重視結果,但是也要分析學生的信心和態度。因為未來擁有終身學習能力和熱情的人才可能走得遠。
基北區特色招生考試的轉型,具備理想的教育理念,但是目前最讓家長擔心的是「公平性」。未來兩年內,如何訓練專業的閱卷人員,並且訂立讓人信服的閱卷標準,將是減少爭議的重點工作。
在基層教師尚未準備好的情況下,有人質疑基北區的特招將引來補習班另一波商機。
基北區的特色招生考試方向,必然會導引全國其他區域特色招生的模式。距離十二年國教上路不到兩年的時間。
基北區要促成評量的革命,引導教學的正常化,必須更積極完成三大挑戰:
第一,說服老師、家長、整體社會了解「素養」題型的意義,以及要考出的「能力」。第二,要協助國中老師教學,以及國中學生學習的轉向。第三,提供專業的訓練,讓出題、閱卷的公平性取信於民。
完成這三大挑戰,才有機會真正牽引教學的變革。
(二)閱讀心得綜合分享
閱讀習慣的培養很重要,閱讀理解力是學生學習任何學門很重要的能力,目前老師們對於閱讀的重要性觀念沒問題,至於策略的運用及其成效的評估,還有待大家集思廣益,讓目標更精準。提供可用之策略:1.國語課本中每課大意要精準抓取是基本練習,可用書寫模式也可用口頭發表,2.繪本可採共讀的模式,利用問題引導,確認學生認知方向是否正確,3.利用報紙中精良的資料,請學生摘大意、優美詞句,做進一步練習,並評估其能力。
三年級的寒假作業由各班老師每人出一張,裝訂成冊,資料來源主要是國語日報,涵蓋範圍包括:國語文、自然科學、社會科學、健體等,相當多元。目的在於讓學生多閱讀,老師藉由題目引導,評估學生是否讀懂、觀念是否正確,含認知與情意在其中。
(三)培養閱讀理解力相關學習單---以讀報教育為例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